这种鱼叫河鲀,也有叫河豚的,现在搞的有点区分不开了。严格意义上来讲应该叫河鲀,河豚则是另外一种动物。
河鲀,为硬骨鱼纲鲀科鱼类的统称,为暖温带及热带近海底层鱼类,栖息于海洋的中、下层,有少数种类进入淡水江河中。
河鲀有个有趣的现象,就是当它遇到危险时身体会吸气膨胀,使得整个身体看上去象个气球一样,很可爱。
河鲀肌肉洁白如霜,肉味腴美,鲜嫩可口,含蛋白质甚高,营养丰富。亚洲的日本、朝鲜及中国均极喜爱吃河鲀;凡品尝过的人都赞美道:“不吃河鲀,不知鱼味。”
在我国古代就有食用河鲀的历史。2000多年前的长江下游地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属地,吴越盛产河鲀,吴王成就霸业后,河鲀被推崇为极品美食,吴王更将河鲀与美女西施相比,河鲀肝被称之为“西施肝”,河鲀精巢被称之为“西施乳”。人们品尝河鲀的习俗比当今日本人还有过之无不及,特别是品尝河鲀精巢时,对其洁白如乳、丰腴鲜美、入口即化、美妙绝伦的感觉,不知该如何形容,有人联想起越国美女西施,于是“西施乳”就在民间传开了。
河鲀虽然味道很鲜美,但是它却有剧毒。河鲀毒素所在部位为鱼体内脏,包括:肝脏、生殖腺、肝脏、肠胃及血液等部位,肌肉一般无毒,人们食用的部位主要为肌肉。河鲀毒素为自然界毒性最强的非蛋白毒性物质之一,对人体的最低致死量为0.5毫克。
所以在食用河鲀时必须非常小心,要将内脏等器官清除干净。
冒着生命危险的来品尝一道美食,这真是一种少有的体验,难怪中国自古以来就有“拼死吃河鲀”的说法。